Pages

Monday, February 8, 2010

總裁和『早才』

有一份經濟學的月刊 'In the black' (自譯:摸黑)談及
總裁和『早才』的兩種人生觀。(CEO & early talent)

沒有很突出的結論,但讀完後重燃了我的自學音樂路途。

這世界上(老土致詞的開始!),
有些人少時得志,不習慣挫敗,往往故招重施,不肯轉變。
有些人少時比較上 ‘平庸’,好成績得來不容易,往往需要多方面思考,轉變和挫敗視於平常事。

能幹表面的背后還需要一份執著,一份輸得起的能耐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很多家長如賭博般逼小孩子學鋼琴,學小提琴, 心持著 ‘大個左嘅時候會多謝我地嘅培養!’的心態。爸媽沒給我這個機遇,我也從來沒有后悔,更加沒有覺得學琴的人比我幸福。

11 歲時小學學校開啟了‘賞試音樂班’,一共10 堂,每次15 分鐘,3 個人一起上堂。剛巧我跟兩位好朋友一起上課,而他們倆都已學了4-6 年(那又何必上這些小兒科?)。


我覺得彈琴蠻得意,在導師徘徊那幾分鐘,前前后后不夠3-4小時的教坊下,我便下了一個大膽的結論。

『其實彈琴很簡單啊~只要知道音樂符號代表那一個琴鍵盤,日夜練習左手和右手的配合便成了』

上了這條路,遇上很多學了多年的年輕人。

有些根本不知道自己學琴目的,有些只懂死記,盲目地將高手(莫扎特,蕭邦等等)的大作牢記。有些能夠考到高級,但當想彈奏一段自己喜歡的歌都需要先‘慢慢研究’,多年的訓練只為考張紙回來。

我不是早才。

我沒有收到『我的兒子考了X級琴,開始彈這個這個』的成人炫耀評語。
當人家寒暄的時候,沒有提及到我的什么‘天份’ 或 ‘恩賜’。

但,

我在大學二年的時候,決定每個禮拜跟隨一個鋼琴老師,足足學了8個月。因為我從來未進入過鋼琴考試,彈的手法全都是自創或模仿其他人的,所以這方面很需要人家指點。然后這‘高齡’*,‘後學’的我竟然考了一個六級的鋼琴文憑回來(成績B+)。

更重要是,我能對自己的演奏有信心,聽完歌曲后能準確地彈回來,能夠真正地享受全個過程和成果。



*通常小孩子會由5,6歲時開始學琴。如果每年持續著,很多人便會在14,15 歲考六級。我當時19歲,‘遲’了幾年,其他的考生還在中學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